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臺北縣專任輔導員議題對談紀錄961026--美智

議題討論—到校輔導模式
(一)討論主題
1. 最適合的操作模式
2. 專輔如何帶領到校輔導的進行
3. 輔導團需要哪些支持系統

(二)討論內容:
1.淑惠:
小綜團自90學年度來已發展一訪視需求表,供申請訪視學校填寫。訪視流程包括請學校報告學校教學困難點,及實際操作情形。建議可開發雙向檢視表,讓輔導員也能檢視訪視學校,甚或是追蹤該校是否落實輔導訪視之建議或課程。
2.春秀:
轉告盈君之見。盼能建立雙向回饋機制,除了老師給輔導團員回饋意見外,也讓輔導團針對到訪學校老師的表現給予回饋。
3.美智校長:
回饋表給誰?公開給或私下給?盼在不傷感情的前提下給予彼此回饋,此需小心謹慎處理。
4.宗坤:
訪視講座後,請參與老師填寫給予輔導團員的回饋;輔導員則針對該校學校概況、健體教學現況或困難、及老師參與狀況填寫回饋單。國小師資多為包班,老師得顧及多項學科,所以國小健體團提供之課程以好上手為設計前提,並以示範教學為訪視模式。但由於訪視行程之時間至多為兩小時,訪視後之後續也很重要。或許可請某一團員針對某校提供長期諮詢服務甚或支援該校成立工作坊。
5.淑惠:各團部落格可以是支持系統,請原禎能開放各團部落格。
6.美智校長:已和原禎溝通,近期應會開放。
7.倖誼:
各團訪視需求表不應統一格式由中心發放,而應讓各團發展各自的需求表供各校填寫。為求資源合理分配,應請學校填寫過去曾申請該領域到校輔導紀錄,供該團評估今年度是否接受申請。
8.美智校長:
如此一來,申請學校收到的表單恐怕過多。學校對於過往的到校輔導紀錄不見得清楚,各團可參查團裡過去的紀錄。
9健偉:
請中心發展輔導訪視網路平台,所有輔導團的訪視需求表上傳,不需要發至各校,各申請學校在網上填寫。此平台應發展紀錄、統計功能,各校每年申請各團的統計紀錄將留存在此網。
10美智校長:
將請原禎協助。如果可行,此網路平台最快也只能在下學期(明年度六月)才會建立,盼下學年的到校輔導訪視調查能在此網上作業。
11賦輝:
訪視前應先了解學校,請申請學校填寫調查表,包含學校概況、教學困境、及課程特色。而在訪視現場就可以給回饋。
12美智校長:可以不只填書面表單,團裡也可直接與申請學校聯繫。
13啟明:
輔導訪視過程也可發掘優秀的老師,請他們與輔導團合作進行工作坊,成為工作坊師資。
14政賢:
希望教研中心能定位為研究發展單位。到校輔導訪視應重視學校內在需求。中心是否有一全面性的輔導訪視計畫,由誰擬寫?誰帶領所有的輔導團?因為沒有傳承,所以前幾年討論過的到校輔導訪視議題,今年又再重來。輔導團應有總團長,也應有資訊組。學校申請輔導訪視應先填寫總表,勾選想要申請的領域,接著填寫各領域輔導團的需求表。雙向回饋表制度該建立。
15美智校長:
目前教研中心的被定位為專業系統的行政運作中心,輔導團的總團長為教育局局長,業務推動由教研中心整合,與召集學校、專輔及團員一起努力。關於到校輔導訪視工作,教研中心能發揮的功能多為行政業務,如發調查表、發送公文。教學輔導之溝通,得仰賴各輔導團。已設計一表單、擬寫計畫,並彙整各團目前發展之需求調查表(詳如附件),請參照。輔導訪視應合理分配於九大區,不忽視某區,也不獨厚某區。除了學校提出需求外,輔導團也可針對教學表現優異,或是不佳的老師,主動到校訪視。今年有學校在申請後拒絕輔導團,今後將在需求表上加上該校校長核章,以制衡此情形。
16政賢:
計畫既已擬寫並將在會議上討論,請給予與會人員紙本,以利討論進行。輔導團可在需求表開菜單,列出講座議題,供申請學校勾選。
17春秀:
開菜單就只會局限在某些議題,學校自己填需求才會多元。輔導訪視後,學校的後續發展值得注意。
18啟明:
宗坤所提在訪視後請團員一對一輔導某校,得考慮投資報酬率,及輔導團人力是否足夠。如果許多學校所提之問題相同,可開全縣工作坊。
19倖誼:
這學期申請到校輔導訪視的學校都提到學生意願低落、雙峰現象嚴重。今年申請到校訪視的學校不多,輔導團可針對這些議題到各校討論。日後有同樣問題申請到校訪視的校數增加,或許可將個別的到校輔導模式轉為全縣工作坊。

三)結語
輔導團進行到校輔導服務時,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考量
1.學校應明確確認需求對象與輔導內容:希望學校不只是由行政單位填寫更能將申請資訊透明化,彙整校內由下而上的需求再向輔導團提出申請。
2.輔導團依據學校需求找到團的著力點並規劃方式及內容,模式可採多元而非單一。
3.行政單位提供輔導團支持系統:例如公文流程、實施計畫、獎勵制度—等
4.依據現場需求設計表單:申請方式及表單可由教研中心參酌各團意見進行修正,到校輔導學校基本資料與回饋單可由輔導團依團的特性及個別需求進行設計,鼓勵各團彼此交流分享。

沒有留言: